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被害人和受害人不同(两者概念和适使用方法律)

www.boxila.com 2024-10-13 刑事辩护

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民事案件中,受害人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被害人和受害人不同

被害人和受害人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两个定义,它们之间有肯定的联系,但也存在明显有什么区别。下面将从概念、法律适用、责任承担等方面对这两个定义进行详细介绍。

概念

1、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具体来讲,被害人是指因为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或伤害的人,包含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和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具体来讲,受害人是指由于别人的过错行为而遭受损失或伤害的人,包含直接遭受损失或伤害的人和间接遭受损失或伤害的人。

法律适用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其权利和利益应当遭到保护。对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遭到犯罪行为侵害的状况,应当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在民事案件中,受害人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其权利和利益应当遭到保护。对于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状况,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责任承担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被侵犯合法权益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据刑法的规定,对于被害人的犯罪行为,应当依据犯罪的性质、情节、风险程度等原因进行定罪量刑,并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民事案件中,受害人是由于别人的过错行为而遭受损失或伤害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依据民法的规定,对于受害人的损失或伤害,应当依据过错程度、损失大小等原因进行赔偿,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总之,被害人和受害人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两个不一样的定义,虽然有肯定的联系,但在概念、法律适用和责任承担方面存在明显有什么区别。

被害人的权利

1、被害人有权向公、检、法机关报案或控告;

2、对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3、有权依法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对不起诉的决定有权依法提出申诉;

5、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6、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7、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8、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判决提出抗诉;

9、有权对已生效的判决提出申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第一条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缘由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与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

Tags: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