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纠纷超越3年还受法律保护吗
合同纠纷超越3年还受法律保护。
1.虽然合同一方当事人在超越三年诉讼时效期间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许会面临他们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的风险,从而丧失胜诉权,但人民法院仍应予以受理,不能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不予受理。
2.《中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权利遭到损害与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
自权利遭到损害之日起超越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状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因此,即便合同纠纷超越3年,权利人依旧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合同纠纷请律师有什么用
法律快车提醒,在合同纠纷中,聘请律师有哪些用途至关要紧。
1.合同纠纷律师具备丰富的办案经验,可以准确辨别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合同名字与内容不符、价款及支付方法不清楚、用词不严谨等问题。
从而帮助当事人从合同内容上防止纠纷的产生,预防因内容概念不清楚而带来的损失。
2.律师在签约前会对他们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状况进行全方位审察,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标的额较大的买卖,律师还会进一步调查他们当事人的资信能力,从而减少合同欺诈风险。
因此,在合同纠纷中,聘请律师不只可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还能在合同签订前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
3、什么情形会中断诉讼时效
合同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形主要包含起诉、请求和承诺三种。
1.起诉是指权利人依诉讼程序倡导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一旦权利人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是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改变了权利人不可以使请求权的状况,因此应中断诉讼时效。
3.承诺是指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赞同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基于义务人的认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以重新明确,诉讼时效因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
认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含但不限于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这类情形的出现都会致使诉讼时效的中断,从而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